瀝青路面修復的2個選擇6種方案
隨著世界道路基礎設施的整體狀況不斷惡化,許多道路的修復變得越來越重要。各國面臨著老化道路網的持續下降。為了保持可接受的水平,需要不斷增加維護和修復工作。隨著全球交通量的增長,加上荷載和輪胎壓力的增加,以及所有導致路面損害的因素,這種情況進一步惡化。這種螺旋式下降只能通過大幅增加道路預算以及路面工程領域的創新來解決。
∧現場再生的理想選擇
由于實際增加的道路預算很少,因此將重點放在創新上,以相對較少的支出實現更多的目標。再生顯然屬于這一類,記錄顯示,使用冷回收工藝修復的破損路面的車道公里數每年都在增加。
一旦建成,道路就會受到來自環境和交通的不利影響。兩者都在不斷地降低路面質量和結構完整性。
路面維護和結構修復
路面維護活動通常集中在使水遠離路面結構。這涉及將鋪面保持在防水狀態并確保排水措施有效,以使水不會在路面或沿著道路邊緣積水。
路表積水通常通過鋪面中的裂縫進入上部路面結構,因此,裂縫應該在出現時及時密封,并整修道路邊緣以促進徑流。早期通過應用稀釋瀝青乳液的噴霧可以有效地處理老化效應,更嚴重的情況需要封層或傳統的熱拌瀝青覆蓋層。
這些旨在保持表面處理的靈活性和耐久性的措施只能真正解決由于環境造成的惡化問題。
換由交通荷載引起的變形和疲勞開裂不能通過表面維護活動有效地處理,并且需要某種形式的結構修復。
路面惡化開始的速度相對較慢。路面指標可用于監測惡化率。道路管理部門經常使用稱為路面管理系統(PMS)的數據庫系統來持續監控其網絡內所有道路路面的行駛質量,從而引起對最需要注意的路面的關注。下圖提供了典型的PMS圖,說明了及時維護和修復措施的有效性。
∧通過監控行駛質量來管理路面維護和修復
這個數字強調了采取及時行動以保持盡可能高的行駛質量的重要性。行駛質量表示惡化率。較差的行駛質量通過動態載荷促進更快的惡化速度。隨著行駛質量的降低,規模補救措施變得更大,這些措施的費用也是如此。
關于采取哪些補救措施來改善路面或將其保持在當前的行駛質量,往往取決于預算限制。短期保持措施時非常劃算的。路面修復有時會被推遲,直到它與改造升級相結合,以改善道路的幾何形狀并增加額外的車道。每項修復決定都需要在整個道路網的背景下獨立作出。但是,由于隨著時間的推移,指數級的劣化率,不采取任何措施并讓路面進一步惡化通常是最糟糕的決定。
修復選擇
修復舊路通常有很多選擇,有時很難確定哪一個是最好的。但是,一開始必須回答的兩個重要問題的答案將有助于選擇“正確的”問題,這是在滿足道路所有者需求方面最具成本效益的問題。兩個重要問題是:
1、現有的路面實際上有什么問題?通過目視檢查和一些基本測試組成的粗略調查通常足以認識到病害機理。重要的是確定病害是否僅限于鋪面(上部路面層)或是否存在結構問題;
2、道路管理局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們能負擔得起什么?預期的設計壽命是15年,還是預期的資本支出較小,僅阻止目前的惡化,將路面保持五年?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將把修復選擇范圍縮小到僅在問題性質和時間框架的背景下具有成本效益的選項。通過將問題的性質從時間范圍(短期或長期)分為兩類(表面和結構),簡化了選擇最佳選項。
影響決策的另一個重點是各種修復方法的實用性。交通條件、天氣條件和資源可用性都會對項目的執行方式產生重大影響,并可能排除某些選擇。
尋找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目的:在項目環境的背景下,確定對實際問題最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
• Rehabilitation design must address the root cause of distress cost effectively
修復設計必須有效地解決病害產生的根本原因
2個選擇6種方案
1、表面修復
表面修復措施解決僅局限于路面最上部的問題,通常在頂部50mm至100mm之內。這些問題通常與瀝青老化和由于熱力作用在表面產生裂縫有關。
處理此類問題最常用的方法包括:
瀝青覆蓋層
在現有表面上鋪設一層薄的(40–50 mm)熱拌瀝青覆蓋層。這是解決路面問題的最簡單方法,因為完成工作所需的時間很短,對道路使用者的影響也很小。改性粘合劑經常用于瀝青中以提高性能,從而延長覆蓋層的使用壽命?,F有表面的活動裂縫將通過新的覆蓋層快速反射,因此需要通過使用應力消除繃帶或進行修補來識別和解決。但是,重復疊加會增加路面高度,從而導致排水和通行問題。
∧瀝青覆蓋層
銑刨更換
這種方法去除了令人不快的瀝青開裂層,并用新鮮的熱拌瀝青替代,通常使用改性粘合劑。由于現代銑刨機的高生產能力,這一過程相對較快。這一問題隨著瀝青層的鋪設而消除,并保持了路面的平整度。
∧銑刨更換瀝青層
再生利用
從現有路面上回收再生一層相對較?。?00 mm–150 mm)的瀝青材料?;厥赵偕梢酝ㄟ^將碾碎的材料運輸到冷拌設備KMA220或使用2200 CR或WR 4200或3800CR就地進行。
∧回收上部150mm
∧回收上部100mm
2、結構修復
修復以解決路面結構內的問題通常被視為長期解決方案。在解決結構問題時,應記住,是路面結構受到破壞,很少是結構內的材料。此外,通過加強結構對現有路面進行升級(例如,將現有碎石路升級為瀝青路標準),可以視為一種修復形式。
事實上,顆粒材料的致密化(或壓實)是一種改進形式,因為天然材料密度越高,強度特性越好。然而,致密化的結果和由此產生的變形會導致在覆蓋層中出現問題,特別是當這些層由粘合材料構成時。
通常,結構修復的目標應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現有路面的殘值。這意味著已經致密的材料不應受到干擾。交通的連續揉搓作用需要很多年才能達到這種狀態,在可能的情況下,應該利用這種高密度提供的好處。
結構修復常用的選項包括:
全面重建
當修復工作與需要對道路路線進行重大改變的升級工作相結合時,這通常是首選方案。從本質上說,重建意味著“拋棄和重新開始”。在交通量較大的地方,通常最好在單獨的路線上建造一個新設施,從而避免交通便利問題。
∧完全重建
深層再生
深層再生至問題發生的路面深度,從而形成新的厚均質層,可通過添加穩定劑進行強化??梢栽诼访嫠诘脑偕鷮拥捻敳刻砑痈郊訉?,在此處路面將顯著升級。穩定劑通常被添加到再生材料中,尤其是在現有路面中的材料邊緣且需要加固的地方。再生的目的是把現有路面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除了再生上層的材料外,再生層以下的路面結構保持原狀。
∧深層再生
就地+廠拌結合,兩步再生
該方案允許增加待處理的現有路面的深度,并要求最初移除一部分上部路面并將其放置在臨時堆料場中。然后將底層材料再生/穩定到位。放置在臨時料堆中的材料隨后在工廠進行處理,并鋪在就地回收層的頂部,從而實現額外的結構能力。鋪筑層的厚度可根據最終表面水平要求進行選擇。例如,如果在修復后要保持現有表面水平,并且需要40 mm厚的瀝青鋪面,則上部穩定層的鋪面厚度將減少40 mm,以使最終表面水平與修復前的水平相匹配。
∧兩部分再生
考慮幾種路面修復方案的目的是確定最經濟有效的解決方案。不同方案的經濟評估將有助于確定最佳解決方案。同時,應結合路況調查分析及結構驗算綜合選擇路面修復方案。
▌參考資料:Wirtgen Cold RecyclingTechnology 2012